网站首页 > 神农岛 >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重要指示6周年,吉林大米做了这件大事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重要指示6周年,吉林大米做了这件大事

品牌农业内参 福来 神农岛

image.png

导语:打好品牌促振兴,不忘初心再出发!2021吉林大米7.16主题日活动启动。

7月16日,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延边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打好品牌促振兴·不忘初心再出发”为主题的2021吉林大米7.16主题日活动在吉林延边正式启动。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活动旨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工作,创新谋划吉林粮食品牌建设的新格局,让品牌引领成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image.png


16日上午,吉林大米品牌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和龙市光东村举行,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孙浩明,延边州人民副秘书长战德全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庆文、光东村村委书记玄杰发表了讲话。



image.png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孙浩明

image.png

延边州人民副秘书长战德全


image.png

吉林大米战略框架合作签约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千人拌饭、七彩香米,更有烹饪大师以吉林大米为原料制作的100道“吉菜”,既展现了吉林大米品牌魅力,又彰显了当地朝鲜族饮食文化。


image.png


当天下午,吉林大米品牌发展论坛在延边宾馆举办,领导、专家、企业家共话吉林大米品牌发展,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孙浩明发表致辞。

 

image.png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国家提出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也开启了再提升的第二阶段。在对话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中国农大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经济日报主任记者刘慧、福来咨询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研究员郝振义、吉林省水稻研究所所长周广春从市场角度、宏观角度、专业角度以及媒体角度解读了如何打造好品牌建设,发挥好品牌建设的引领、拉动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image.png


郝振义表示,过去几年,吉林大米在中国大米品牌和农业品牌领域,做过很多探索和贡献,尤其是作为省域公用品牌做了很多模式创新和观念上的突破,在全行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先行者、风向标。过去主要是打造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作为农业品牌的发展,必须要有根有魂。下一步吉林大米就要把根与魂说清楚。

根植于何处?要代表东北大米。吉林不南不北,不冷不热,在东北最和谐。品牌的魂是什么?过去强调的好吃、营养、安全,都没有错,这是共性价值,这是消费价值。吉林大米独特的地域价值和产品价值,过去说的不透不清晰,未来要说清晰明白。当然在品牌设计上也有很多提升空间,如嫁接公共资产。当然这不影响吉林大米这些年取得的成绩。

 

以福来服务的宁夏枸杞为例,灵魂是道地,谁都可以种枸杞,甚至是宁夏枸杞,但是道地不是谁都可以讲的。这就是宁夏枸杞的根与魂。因此它是中国药典里唯一入药的枸杞。

 

image.png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这是最高指示,也是最接地气的对粮食品牌建设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在延边讲的,延边就是中国粮食品牌的“延安”。这是产业高地,这是精神高地,也是政治高地。对于延边、延吉和和龙,怎样把这个全国认知的势能接住?郝振义建议,延边州一定要重点打造延边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争取明年在这里进行品牌成果发布。农业品牌打造要省市县三极联动。省极吉林大米有了,接下来市域要重点接力,三极联动。

 

image.png


吉林大米在促进乡村振兴这条路上怎么走?郝振义表示,吉林大米这几年知名度很高,但是企业品牌很弱,作为行业人士,比较欣慰地看到像大米领域的“松粮”,鲜食玉米领域的“农嫂”,这几年做得不错,但是还不够。一方面这样企业太少,另一方面看还是行业品牌和渠道品牌,集中度不高,全国影响力和号召力还不够。


image.png

2015年10月,时任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慕名来到北京福来战略品牌咨询公司,与福来的品牌专家们共同探讨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福来总结了三个抓手理念:乡村振兴一定要靠产业兴旺,产业兴旺一定要靠品牌强盛。品牌是价值和资产的聚集器和放大器。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造强势品牌,打造品牌要政府企业双轮驱动。

 

郝振义高度建议吉林大米的龙头企业转变观念,以品牌为抓手,把主要资源往市场倾斜,从产业前端向市场前端。同时政府也要尽最大的力量和资源,推动龙头企业发展。但是,不要撒胡椒面,一定要把政策、资金、资源往头部企业倾斜,一个领域先重点打造一到两家。就像新西兰奇果里的“佳沛”。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和政府工作的战略抓手。


image.png


近年来,吉林省立足粮食资源优势,以吉林大米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吉林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已经初步实现“好米”变“名米”第一阶段目标,正朝着“名米”卖“好价”第二阶段目标奋进。对照品牌建设之初,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了近100万亩;企业自有基地面积从130万亩增加到30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80%;中高端大米产量由9亿斤增加到20亿斤;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增长了25%。2016年以来,吉林水稻市场平均收购价始终高出国家最低保护价0.10元/斤左右,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吉林大米连续两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为吉林农业“第一品牌”,闪亮的“白金名片”。

 

image.png


品牌引领,提升品质树形象。吉林以塑造吉林大米核心区域公用品牌为先导,整合业内资源,挖掘稻作文化,瞄准目标市场,合力推动发展,实施“吉林大米+”战略,整合省内优质区域品牌、重点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制定“吉林大米”统一标识,形成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融合格局;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吉林大米公用品牌建设,建立品牌准入退出机制,展示区位优势,推介特色产品,形成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合力;突出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定位,围绕吉林大米稻作文化、品质特征,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了100多场宣传推介活动,创新开展吉林大米云推介,通过“云集市”、“云课堂”、“云展馆”等方式,使吉林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品牌符号深入人心。

 

联盟带动,整合资源聚合力。以产业联盟聚集优势企业,吉林大米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统一使用“吉林大米”LOGO,引导建立“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盟企业+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夯实产业基础。并吸收水稻育种、产品营销、品牌策划等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联盟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同时,以区域联盟核心企业为主体,建立吉林大米西部运营中心、福建运营中心、浙江运营中心,加速吉林大米品牌落地销售。目前,产业联盟企业从最初7家发展到的69家,成为吉林大米平台搭建、品牌宣传、产品销售、产业联动的核心骨干,带动吉林大米生产提质量、扩产量、成批量。


image.png


标准示范,追根溯源保质量。品种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品牌,为了维护“吉林大米”品牌形象,擦亮“吉林大米”金字招牌,吉林省粮食部门从标准入手,加强吉林大米品质管控工作。一是颁布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吉林稻花香”“吉林长粒香”“吉林圆粒香”“吉林小町”等4个市场热销品种的团体标准。针对水稻熟收、田场、干燥、收仓以及仓储等环节推出《吉林大米收储5T标准》,确保吉林大米品质稳定。二是建设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繁育基地,试种18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全面推广市场反响较好的吉宏6号、吉粳816等具有吉林特色水稻品种。三是建设吉林大米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已有150多家大米企业登录平台,开通产品质量信息溯源,确保产品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营销发力,创新模式拓市场。近年来,吉林大米知名度已经誉满全国。每年吉林省都会在省内外组织大米推介会,以此来提升吉林大米的品牌。2016年3月24日,在福来的大力推动下,东福米业、松粮集团等8家“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成员企业,首次亮相“天下第一会”第94届糖酒食品交易会,这是糖酒会第一次出现粮食企业(品牌)组团参展的身影。

 

image.png


围绕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定位,吉林粮食部门接连推出直营店(柜)、电商平台、产销直通、吉田认购4个版本的营销模式。从第一家吉林大米直营店落户海口,到180多家直营店遍布销区;从吉林大米网开通运行,到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从进驻浙江绿城幸福粮仓,到覆盖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从“吉田认购”专属稻田的首次推出,到与工商界企业代表的精准对接,都在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了实现吉林大米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共建共享,秉承“互联网+农业”“基地+市场”“消费+体验”新理念,吉林推出了4.0版本的“吉田认购”专属稻田的营销模式,把产品资源、产地资源有机整合,并付之以专属服务,实现了产品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叠加,产生了“1+1>2”的效果,产出效益是普通稻田的2-3倍。2020年成功销售了4.56万亩专属稻田,2万多个消费者成为“吉田认购”的农场主。通过“吉田认购”模式,吉林大米品牌已经亮丽全国,农民收益越来越好,而消费者也能买到安全、放心、口感甜糯的心仪大米。

 

产业延伸,三产融合促升级。为了提高大米优质品率,增加优质粮食供给,相关部门依托吉林大米联盟核心企业,向上延伸推进基地建设,向下延伸拓展营销渠道,以品牌为纽带,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地连接起来,有效地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吉林各地涌现出了以秀美稻田为依托,集休闲观光、文旅娱乐、农事节庆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也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