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神农岛 > 农业部再度发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细想极不一般!

农业部再度发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细想极不一般!



导语: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对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提出意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连续发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细想极不一般!



注意:党中央、国务院连发文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12月5日,农业部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对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提出意见。

 

《意见》指出,培育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增强融合发展的协同优势,加快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总结推广融合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增强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效果,加快推动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聚焦主导产业、坚持市场引导、坚持绿色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基本原则,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意见》强调,培育打造融合发展先导区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培育品牌、市场决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优势、绿色发展,主体引领、科技支撑。同时,进一步完善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支持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优化政府投资方式,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加强产业融合公共服务。

 

12月7日-8日,2017年全国财政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县召开,会议总结交流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效,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连续出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文件,说明一是重视,二是重要。

 

早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拿出《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农业部启动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016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连续发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细想极不一般!


 


一二三产业融合,才是现代农业!

 

什么叫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什么这项工作重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借助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方式,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拓展,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进而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增收的目的。

 

看不懂?通俗地说,是将原来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向二三产业打通,甚至将一二三产业彻底融为一体,变身成为新产业形态:第六产业从而让不赚钱的第一产业“农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跃升获得赢利,让农业增收,让农民受益!

 

原来我们经常提的概念是农业产业化,没有错,但是这个提法还不够彻底,未来我们要做的是把农业转化为“接二连三”的“第六产业”。“第六产业”才是彻底的农业产业化,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

 

“第六产业”的概念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第三产业的相关服务业越来越兴盛,其附加值越来越高,而作为第一产业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占比不断降低,农民和从事种养业的企业越来越不赚钱。怎么办?搞农业的不再只搞种养(第一产业),还要加工农产品 (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务(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1+2+3”=6,“1×2×3”=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来历。

 

“第六产业”的本质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实现产品多环节增值,将农业变身为一个新型综合产业,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第六产业”,现代农业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一回事!因此,真正的现代农业,是大农业大食品的概念,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大贯通、大整合!做现代农业,必须抛弃一二三产业分割的观念,观念到位,行动才能到位!

 

做农业不像农业,这就对了!这个新型产业叫做第六产业!


近年,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直销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等的兴起,有效带动农业的增值与发展,大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目前,我国农业产加销连接不紧密,仍未形成高效完整的产业链条。

 

比如在加工方式上,基础差、技术装备落后、加工转化率低,特别是农产品产地预冷、烘干、储藏等初加工发展滞后,产后损失严重。

 

比如在流通方式上,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现代营销方式应用不普及,运输流通成本高、损失大。

 

比如在生产规模和组织方式上,规模小,社会化的组织程度低,品牌意识和方法欠缺,大路货多、精品少,产品溢价不高。

 

二是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

 

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近些年,许多地方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今后,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业非传统功能的挖掘,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让农村的绿水青山将会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三是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正如我们上面强调,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整体,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个新型产业而不是三个产业。要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要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

 

四是扶持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强大的经营主体。

 

必须要有强大的有企业法人地位的独立自主的市场经营主体,以及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的企业家,这是新型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支点。否则,产业就会出现空心化,有名无实,弱不禁风。

 

主体是纲,纲举目张,解决好经营主体问题,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政府除了主导出台产业政策,协调税收信贷支持,调动政府社会资源支持外,一个最最重要的工作是,主导成立一个强大的企业法人式的市场经营主体,集中人财物把主体做强做大。

 

在吉林松嫩平原崛起的“查干湖大米”品牌,其经营主体松原粮食集团是吉林省松原市政府投资控股组建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并且把松源市最大的粮油流通企业北显粮油公司等多家企业整合旗下。

 

这个主体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属性,吸纳社会各方参与,比方引入社会资源、社会资本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等,共同参与到第六产业建设中来。即使是那些实力较强的规模化农业生产者,单靠其自主发展“第六产业”也存在巨大困难,需要工商业的带动和协力支持。可见,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应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甚至公司农场多管齐下,竞争发展,努力促进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网络发展。

 

松粮集团引入中石油吉林油田和格力集团分别以资产或资金入股,中石油的加油网点、格力集团的“格力店”都成为“查干湖”大米的销售终端。

 

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全方位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

 

要与多部门联合协作相结合,一个地区的融合发展需要多主体、多部门和多机构共同推进,要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共同参与,要协调发改委、财政部、农业、林业、工信、商务等多个政府部门,要各类协会联盟、保险机构、金融机构共同配合。最后需要与区域平衡发展相结合,激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资源优势,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机,形成后发优势,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找准定位,推进产业扶贫。

 

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必须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有强大经济带动力的第六产业,继而形成一个和多个产业群,带动一方区域经济。

 

附: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农业部决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打造和创建融合发展先导区的重要作用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部分县乡等行政区或某一产业集聚区,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新高度,并且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全国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

 

培育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增强融合发展的协同优势,加快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总结推广融合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增强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效果,加快推动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要统一并深化认识,将其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下大功夫培育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着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助推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培育打造和创建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竞争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不断打造和重构产业价值链,扩大品牌溢价空间,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多元、联结机制紧密、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溢价空间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效果好的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基本原则。一是聚焦主导产业,要与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布局,形成产业优势;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业价值链增值空间,形成价值优势;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各产业要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形成生态环保优势;四是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扶贫产业,不断完善订单农业、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经济优势。

 

(三)工作目标。按照“一年有规划、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培育打造融合发展先导区的重点任务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培育打造:

 

(一)规划先行、统筹布局。融合发展先导区要紧紧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研究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接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布局,编制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重点在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发展方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和宣传引导,构建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区域化支柱产业、体系化服务网络的格局,尽快形成规划引领、链条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

 

(二)培育品牌、市场决定。融合发展先导区要构建大型加工流通企业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全产业链条服务、广大原料生产农户广泛参与的梯队格局。要加强原料环节“三品一标”、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认证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引导区域内融合发展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提高加工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产业、规范行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的支持保护力度,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融合发展先导区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主动对接有关政策实施部门,推动政策措施在先导区落地见效;积极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涉农项目,为区域内经营主体争取资金支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投资对接等活动,为区域内经营主体争取更多信贷支持。

 

(四)发挥优势、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先导区要坚持为农、贴农、惠农原则,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发展产生的增值收益;坚持种养结合、农渔、农牧循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统一建设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为经营主体提供安全环保的生产环境;不断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力度,创设绿色政策,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主体引领、科技支撑。积极培育具有引领优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在推动区域产业链条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区域品牌协同打造、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发挥优势和作用。引导各类主体以价值增值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为目标,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的品牌溢价、功能溢价和生态溢价空间;鼓励各类主体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承接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各类主体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带动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产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帮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四、进一步完善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支持政策

 

(一)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各地要以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平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用于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先导区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仓储物流、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二)优化政府投资方式。根据先导区发展规划,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加大对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